6年製30万粒马卡龙!80后女生:法式甜品 愈难愈要整
一件高质的马卡龙,除了要外脆内软,还要有光滑饱满饼面,焗到饼边有「靓裙边」,再夹着幼滑茶香或果蓉馅料,做到甜而不腻。光是评价只有一口大小的马卡龙都有如此多细节,但对于喜爱烘焙的80后女生 Hami 来说,香港还未流行此法式小圆饼的期间,已开始挑战焗製,并本着不服输的心:「愈难愈要整。」其后于六年前,由网店卖到开烘焙室实体店,焗出精緻的马卡龙之余,亦将此法式甜品带来香港。
6年製30万粒马卡龙!80后女生:法式甜品 愈难愈要整「当初选择製作马卡龙,就是因为它难製。」
喜欢烘焙的女生大有人在,而张珈玮 Hami 也是其中之一。这位在中学时期已经每天研究烘焙的女生,早于八年前已初接触马卡龙(Macaron)这甜品并尝试焗製。当时香港还未流行此法式甜品,而她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烘焙室。

决定在家挑战此小圆饼,是因为她知道此甜品很难焗得好。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紫色,并以香芋做馅料。起初试製一Take Pass,焗出绵密靓裙边的马卡龙,「当时第一次就焗到,我喺屋企厨房尖叫。」当下让她兴奋莫及的同时,旁边家人虽然来不及反应,但为她的成功而表示支持。




后来再焗马卡龙却全军覆没,此刻她才知道第一次的成功只是侥倖。其实烘焙犹如做实验,尝试与失败无数次。迫使她继续钻研的原因,是一颗不服输的心,「无理由嘅,咁难整,我就係要整到。」继而从製作细节中研究,发现当中失败原因,有可能是焗炉纸刮花了,影响到圆饼不能完美地升起,无法做出靓裙边,亦有可能是製作蛋白霜期间,搅拌过程混合得不够好而影响质素。这样跌跌撞撞,再从中学习,令她日后能将秘诀传授予学生。






Hami 认为,製作马卡龙最难的部分,是打完蛋白霜,用胶刮混合的手势。如果混合得不好,会令蛋白霜空气减少,麵糊出来的效果,做不出好的马卡龙。


起初经营小型网店,到六年前上楼开舖,此段时期扳扳手指都做了30万粒马卡龙。由最经典的圆饼款式,到后来的色彩缤纷的卡通款式,这些创意上的变动,都是她喜欢落手做的原因。「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,你好难控制得太完美主义。你落手做,在细小的容器里,会见到不均匀,会马上针对该部分做好点,出来的口感,蛋白霜做到好绵密,又不会好硬,不会像食风一样的效果。」


研究如何烘焙马卡龙,当中的口味看似简单,吃下去却百感交集,让她发挥创意小宇宙。其中,京都宇治抹茶野山蜂蜜口味,加入高级野山蜂蜜后的抹茶,回甘得来带有花香甜味,比起单纯的抹茶甘涩更有层次。

玫瑰口味对她而言也印象深刻,加入四款玫瑰食材,玫瑰糖浆、乾花瓣等,控制份量让味道不只死甜味。

单是一件细小的马卡龙都如此有心思地焗製,吃得出脆皮之余,裙边绵密烟韧,馅料口味有层次,是手工出来的细货。




烘焙製作都已经这幺多年的时间,却未曾感到苦闷,是因为手工造的甜品,可以加入更多自己的创意。「其实一样的只是製作期间的杏仁粉、蛋白霜,你每次出来的成品都会因应搅拌时的状态而有所改变。就算同样的材料与份量,出来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。」


法式甜品出晒名造型靓而高雅,Hami 除了製作高难度马卡龙之外,都会研究不同类型的法式甜品,例如费南雪(Financier)、玛德莲(Madeleine)和近期开始在港流行的可丽露(Canelé)。而这些小甜点背后的故事挺有趣的,以下为你介绍当中的两个吧!

费南雪这件法式蛋糕,像一根金条,相信大家对此都不陌生。不过,这小糕点的由来源自于一个市儈的故事。话说此糕点原名叫「Visitandine」,由Visitation修道院里的修女们独创,当时此糕点所卖得的钱是用作为修道院修葺费用。但烘焙师Lasne将蛋糕配方据为己有,并改装蛋糕成金条形,再易名为「Financier」在自己的烘焙店卖。蛋糕之所以做成金条形状,是用来吸引巴黎证券交易所区域的金融家购买,一来好意头,二来可快速医肚又不弄污西装。蛋糕的收费,从此由用来修葺修道院而变成慰劳金融商家。

这件贝壳形的柠檬蛋糕的由来有很多说法,其中较多人熟悉是源自女僕人Madeleine所创的故事。当时退位的波兰国王Stanislas Leszczynski举行宴会,期间糕点师突然话唔捞,而宴会是不能没有糕点的情况下,女僕人玛德莲顶硬上,做出这件贝壳形蛋糕来,结果大受欢迎,于是糕点从此以她命名。




地址:观塘骏业里10号业运工业大厦6B
Facebook:Hami Bakery